本人做了一段時間網路行銷,有些知識希望大家也能知道。工作期間在跟很多朋友聊天之後,發現很多人對有些網路的必要知識其實沒那麼了解。例如搜尋引擎的運作方法,其實跟你我的生活都大有關係,多數人認為搜尋引擎的自然排序是使用者集大成的結果,但其實也包含了許多可操控的人為因素,許多人都不知道。如果不去了解,很容易受到商業的擺佈。希望藉由這支簡單的影片,讓大家了解一下每天都在使用的搜尋引擎!
影片在此!
如果你喜歡這支影片,也希望可以分享出去喔!
喜歡閱讀文字的人,這些也提供一篇文章直接閱讀!
最後,分數最高的網站,就出現在搜尋結果第一筆,第二高分就出現在第二筆,依序往下排。當然,最上面是關鍵字廣告,這是公司砸錢買的,不是今天的討論範圍。
商人都知道,這時候小明如果要點擊,一定是去點第一個出現的結果,因為那通常都是最相關、也最有可能找到答案的結果。根據許多統計網站顯示,第一筆資料的點擊率超過全部點擊率的30%,比第二名多出一倍以上。仔細想想,今天假如第一名有30%,第二名有15%,已經接近一半了,然後剩下55%的點擊數字,交給其它100筆以上的結果來分,假如你今天是公司老闆,你會不會希望自己的公司網站,是在小明搜尋結果的第一名?
既然用戶都相信這個「第一名」是最重要的,公司當然也都希望自己的網站能排在「第一名」。所以,在1994年搜尋引擎出現的時候,有一群熱血青年,想到了用這種追求「第一名」來賺錢的方法。他們心想:「假如我能掌握搜尋引擎公式的計算方法,那是不是就可以把這個技術賣給想要行銷的公司,藉此大賺一筆呢?」
因為這群熱血青年的關係,出現了一門技術叫做SEO,中文翻譯是「搜尋引擎最佳化」。這些人不斷做一些實驗,例如用把網站名字改長改短,或是把網站名字塞滿關鍵字,像"XX賣車買車租車轎車汽車機車摩托車買賣"類似這種專門給公式判讀的名字。他們研究各種方法,刻意符合搜尋引擎的公式,讓各個網站的分數因此變得非常高。他們就靠這種行銷方式,從各個公司手中賺了不少錢。
當然,只要是有公信力的搜尋引擎,不可能給這些人這麼輕鬆地賺錢。大家都知道,只要有商業介入,搜尋的結果就會不準,那長久下來,使用者就會不想再繼續使用。
搜尋引擎的宗旨,是認為:「確保使用者找到的資訊,是最相關、最熱門、最有公信力的」
反過來說,行銷人員則認為:「行銷人員也要過生活,誰付的錢多,誰就排前面。」所以,雙方展開了無限的長期抗戰。
不過,各位應該都猜得到,這場仗是打不完的,凡事只要有規則,就會有漏洞可以鑽。只要有漏洞可以鑽,就會有新的規則出現;這樣無限循環下去,造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搜尋引擎。
所以,回到最前面的問題,搜尋引擎能相信嗎?聽完剛剛的解釋,想必各位應該是半信半疑。不過幸運的是,最後的搜尋結果,還是會因為受不受使用者歡迎的關係而有所改變。也就是說,一個爛網站就算砸大錢操作,如果大家看了都討厭、網站也達不到行銷的效果,公司賺不到錢,那這間公司的老闆當然不會繼續花錢請人操作搜尋引擎。
所以,對我們每天使用搜尋引擎的人來說,有一個最簡單的答案,就是多看幾筆資料,大部分搜尋引擎第一頁都有10筆資料,不要只看前幾筆,那些都是行銷人員的戰場。他們知道每個使用者都會相信第一筆資料是正確的。
假如小明搜尋「買車」,出現的第一個結果是A網站,但是立刻看到第二個結果在說「A網站真是爛爆了」,這樣小明是不是應該也要看一下其他人對A網站的評價呢?有沒有可能A網站是砸大錢才把網站提升到第一名的呢?
大部分行銷公司都是有良心的,不會故意去行銷爛商品、爛服務,但偏偏那些少數沒良心的行銷公司手法都特別顯眼,專門把鳥東西送到我們眼前。記得:搜尋引擎只是把東西端上來,不代表那是好東西。多看幾筆資料,才不會像看購物頻道一樣,別人講甚麼就相信甚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