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看到威力導演、Premiere裡頭提供的轉場效果(Transition),覺得挺酷的,但用久了其實會覺得這些罐頭效果其實真正會用到的沒幾個。除了在學校看同學上課用ppt報告以外,影片裡根本不會出現(但威力導演裡頭確實有提供這些轉場),這些東西擺在那,就今天的美感標準,實在是多占空間。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廣告、電影,大致都是這種模式在走,幾乎沒有影音編輯軟體那種罐頭轉場的影子。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地方只有家庭錄影帶(意為純收藏的影片)和綜藝節目(當然只針對低製作成本的綜藝節目)。就我個人看來,目前最有效的轉場效果只有兩種:
一、量身打造
以下提供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,是Video Copilot網站上Evolution這個產品的廣告,所有畫面轉場都是以此方式進行,看起來其實非常順暢,好像是一鏡到底一般。這種轉場方式只能說是要命,因為每個畫面銜接都需要花功夫、時間,不過就這個影片看來,確實有達到非常好的效果!
不過有一個小問題:何謂「量身打造」?其實我要說的完全就是針對After Effects、Motion和其他更強大的特效軟體,因為只要打開這些軟體,要處理的絕不只有轉場,而是許許多多特效、合成等等,況且今天一家公司要出廣告、節目,會特別請一位會使用特效軟體的製作人員單純使用特效製作轉場嗎?答案顯而易見。在台灣,負責剪接和負責特效的價碼實在差太多了,要不就是請製作團隊一手包辦。若單純只外包給一位製作人員剪接,轉場勢必只會使用罐頭特效,因此,「量身打造」的部分就不考慮啦!
二、淡出、淡入(fade out, fade in)、直接轉場
簡單、乾淨、漂亮,這種效果雖然常見,但必須說是無懈可擊。淡入淡出常用在需要營造緩慢的氣氛或是沉澱整個畫面的感覺,加上要讓整個影片步調放慢的話,用這種轉場方式也是個好方法,可以把轉場時間拉長,突兀的感覺降到最低(小心拉太常會有讓人覺得「搞屁是要轉場多久」)。至於直接轉場,意思是沒有使用任何轉場效果,等於像傳統線性剪輯那樣,把兩段影片直接放在一起。其實這樣處理有個非常大的意義,就是要觀眾關注在影片內容本身!以下提供一個非常好的例子,是Blizzard公司的《Diablo III》廣告,這個遊戲應該還要好幾年以後才會出,不過若將焦點放在廣告影片上,可感覺到氣氛營造很棒(雖然有一大部分要歸功於音樂音效),影片內容基本上已經非常完美,若再加上多餘的轉場效果只會破壞影片本身。至於影片中有些轉場是使用畫面閃爍、跳動的效果,那就要歸類到量身打造的部分了(雖然許多編輯軟體如Premiere、Vegas、Final Cut能夠做到九分像)。
總而言之,轉場效果再怎樣也只能算是配角,但配角也要有足夠的配合度和力量來支撐這種「花瓶」的角色,有些很莫名的轉場真是讓人看了就生氣!就像是電影裡頭男女主角演得超棒,結果配角演很爛,觀眾一樣會看不下去(雖然導演應該不會允許這樣的是發生)。講這麼多,好像把威力導演和Final Cut等編輯軟體的轉場效果講得一文不值,但說真的,那些效果會用的就是會用,某些情況是用得上,但大部分情況不會用的就晾在那裏,個人認為真正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轉場還是上述兩種:要不是量身打造,再不然就把重點放在影片本身,轉場就別想太多了!